最新資訊

【九龍樂善堂145周年】社會不同需要 推多元化社服務

九龍樂善堂服務市民大眾逾145年,社會福利服務一直是樂善堂重點服務之一,因應社會需要,持續推陳出新,為服務使用者提供多元化的社會福利服務,包括開設社區客廳、成立少數族裔支援中心、提供到校支援服務等,為社會上有需要人士如基層家庭、少數族裔人士、特殊需要兒童等,提供適切服務,貫徹「關懷情真、樂善同行」的精神。

營辦全港首個社區客廳  提升基層家庭生活質素

九龍樂善堂有幸獲政府關愛基金資助、信和集團及黃廷方慈善基金捐出場地,以政商民形式,2023年12月於深水埗開設社區客廳,為深水埗區劏房住戶提供延伸生活空間,改善生活質素。項目營運至今,逾850個劏房戶受惠,每日至少700人次使用,服務超過40萬人次。樂善堂團隊於社區客廳舉辦不同親子活動、身心健康講座、課後支援、興趣班等,為會員提供各類支援,改善身心健康及提升生活質素。「社區客廳」舉辦的活動包括前往北京進行文化探索國慶之旅,學習中國歷史,親身體驗國家文化;參加「2024川港文化活動周暨喜迎熊貓系列活動『文化中國、錦繡四川』走進香港」專場,欣賞四川國家級表演,體驗非遺文化;及獲邀到律政司司長林定國 GBS, SC 太平紳士官邸與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太平紳士一同舉行聖誕派對等。

延伸劏房戶生活空間  重新賦予家的感覺

64歲的黃太與丈夫過去同住深水埗區的劏房,過著典型「兩老家庭」的生活。機緣巧合下,她成為了深水埗社區客廳的會員,從此生活產生了截然不同的改變。深水埗社區客廳不僅延伸了黃太的生活空間,更賦予她一種家的感覺。客廳聚集了一群親切的街坊,大家一起煮飯、閒話家常,讓黃太彷彿找回年輕時社區生活的熟絡與溫度,例如會員於深水埗社區客廳廚房一起煮飯時會互相分享食材,交換煮食心得,大家有講有笑,十分融洽。

從前黃太與丈夫只能困在劏房內,生活交際受限,情緒也不免低落。現在,她每天可以到客廳煮飯、與其他街坊聊天,晚上如大家庭般一同吃晚飯,和樂融融。在這個大家庭中,黃太不只是受惠者,她亦希望可以回饋客廳及深水埗區。黃太是客廳義工隊的「忠實擁躉」,熱心投入各類義工活動,同時亦會善用廚藝,於大時大節協助客廳職員煮糖水。黃太亦是街坊心目中的「社區婆婆」,照顧客廳的每一位大小會員。她與一位單親媽媽街坊熟絡後,得知對方因工作時間不穩定無法照顧女兒,便願意幫忙照顧,小至準備孩子飲食、接送上學,大至以照顧者身份陪伴孩子參加活動都樂意幫忙,她們的感情早已超越了普通街坊的層面。

今年,黃太更迎來了第二個大轉變,就是搬遷至過渡性房屋。起初,黃太並未有搬遷的打算,但偶然參加了社區客廳舉辦的過渡性房屋參觀活動,實地了解當中的環境、配套、交通等,使她大為心動。於是,在客廳職員協助下,就其情況撰寫轉介信,黃太很快便申請成功,「當時真的像從地獄上到天堂,真的很開心!」黃太亦大讚樂善堂的職員十分幫忙。

助少數族裔融入社區  推動種族共融

除營辦深水埗社區客廳外,樂善堂一直關心少數族裔需要,並於2012年於九龍城獲李聖潑前主席BBS贊助成立「樂善堂李賢義少數族裔支援中心」,為區內少數族裔人士提供社區適應、醫療健康、兒童及青少年培育、婦女發展、就業支援等不同類型的支援服務,從不同方面協助少數族裔人士積極融入香港社會,推動種族共融。中心又會因應不同族裔的節日舉辦相應活動,讓少數族裔人士於本港生活時,亦能感受家鄉的溫暖,並了解不同文化,共同享受節日的歡樂氣氛,例如泰國潑水節、泰國水燈節到大埔泰和寺祈福等。

除此之外,樂善堂因應社會需求,推展不同社會福利項目,包括開辦「樂善堂楊小玲言語治療中心」及「樂善堂莫葉瑞衡兒童發展中心及復康中心」,幫助有復康需要的兒童、成人和長者;開展婦女支援服務,助婦女愛惜自己健康和建立正面生活;並透過到校服務如駐校社工等,為學生及其家長提供成長和家庭輔導服務。

樂善堂服務覆蓋不同年齡及種族,因應社會的需要,提供適切的服務,貫徹「關懷情真、樂善同行」的精神,與市民攜手前行。

如欲捐款支持九龍樂善堂,可按以下連結:

https://www.loksintong.org/online-donation

了解更多樂善堂服務:https://www.loksintong.org/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LokSinTong/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loksintong/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