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資訊

【九龍樂善堂140周年】「樂善堂社會房屋計劃」 發揮互助互愛精神

改建樂善堂小學項目 

樂善堂去年推行全港首個「改建校舍作過渡性社會房屋計劃 - 樂善堂小學項目」,於8月26日已正式獲屋宇署批出佔用許可證(簡稱入伙紙),提供51個2至5人家庭單位。第一階段合資格家庭已於8至9月順利入伙,其餘將於11月入伙,租期不少於兩年。

項目分為2至3人及4至5人家庭單位,地下並設有兩個無障礙單位。項目盡量保留原有結構,以環保為原則,人均居住面積不少於60平方呎,而每個單位設有獨立廁所浴室及開放式煮食空間連廚櫃。同時,項目善用原有的設施和資源,建立「樂屋」共享空間,包括善用校舍留下的書櫃、圖書及長椅等,並在出入口大堂建立「共享圖書閣」和「休憩空間」。居住家庭可自行借閱和歸還圖書,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自律和資源共享的習慣。有關樂善堂小學項目片段可瀏覽:https://bit.ly/3esv8UD

於10月初,運輸及房屋局陳帆局長和蘇偉文副局長曾到訪樂善堂小學,參觀改建後的房屋單位及校舍環境,以及探訪剛遷入「樂屋」的家庭。其中伍太一家三口與丈夫和兒子,於9月底已遷入。他們一家原居於九龍城唐樓高層(8樓)劏房,面積約100 呎。每月租金連水電等雜費,佔收入超過40%。丈夫之前從事旅遊業,為家庭經濟支柱。但年初受疫情影響,旅客大減。丈夫失去工作收入,令家庭經濟壓力百上加斤。搬到「樂屋」後,一家人居住環境得到大大改善,亦明顯地減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伍生形容「樂屋」就如及時雨,適時幫助他們一家三口渡過難關。他們亦會好好教導兒子,在別人最艱難時伸出援手,回饋社會。

無私貢獻 一同抗疫

「樂善堂社會房屋計劃」除了提供住宿外,亦鼓勵住戶間彼此要發揮鄰舍互助精神。疫情期間,為加強大廈公共空間清潔和衞生,樂善堂於每個樓層都擺放了清潔用具和消毒用品,並招募家庭義務擔任清潔大使,每周定期清潔走廊、梯間及大閘等地方。其中一位居於自由道的義工鍾太表示:「大家除了做足個人衞生及守護自己的家庭健康之餘,亦想本著『你好,我好!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精神。我不介意自己多做一些,用行動參與防疫工作。」

鍾太一家四口,子女就讀中學,丈夫從事地盤工作。他們一家原居於觀塘區劏房,面積約100呎,月租$8,500,佔入息超過50%。家庭經常入不敷支,子女亦欠缺學習和活動的空間。她說:「當時屋企只能擺放一張碌架床,子女要在床上做功課,更會經常因小事而吵架。環境又侷促,大家都生活得很辛苦,壓力很大。」

2019年年底,鍾太一家搬到何文田「樂屋」。單位有兩個房間及一個客廳,並有獨立廚廁。「現在居住環境改善了,租金下調了,子女亦有各自學習地方,完全是兩個世界。」她表示願意主動承擔公共地方的清潔,是因為之前獲得樂善堂很大的幫忙,現在亦希望盡自己一分力服務社區,回饋社會。

「樂家宜居」社區環保計劃

樂善堂早前獲華人永遠墳場管理會贊助,推行「樂家宜居」社區環保計劃。計劃透過收集棄置可循環再用之物料如紅酒箱等,製作成家具及傢居用品,轉贈予獨居雙老長者或居於劏房基層家庭。這樣一方面可以向社會推廣環保訊息,同時亦可協助家庭改善其居住環境。計劃招募了「樂屋」家庭及義工參與,學習木工技巧及協助製作環保傢具,提升家庭生活技能和環保意識,建立「推己及人、助人自助」之精神。

續籌劃更多社會房屋項目

除了樂善堂小學項目,樂善堂更使用政府閒置土地推行之「組裝合成社會房屋計劃 - 宋皇臺道與土瓜灣道交界項目」。這項目於本年6月份已開始地基工程,預計明年第二季可完工及讓基層家庭入伙。為持續及更有效運用資源,樂善堂向運輸及房屋局過渡性房屋專責小組申請位於彩虹彩興路土地,把拆卸後的組合屋搬到該土地重新組裝及使用。計劃建議書於10月已獲批,將啟動地區諮詢、申請資助、簽署短期租約等程序,預計2021年中旬可以進行顧問及工程招標,2023年完成以銜接宋皇臺道項目。另外,樂善堂與會德豐之大埔社會房屋項目亦已在前期評估階段。

未來,樂善堂將繼續發揮關懷社區之精神,探討以不同模式興建過渡性社會房屋,幫助基層解決住屋問題!

 

返回